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水平下降

最近有一位陪審員,在案件審理期間,被僱主要求返回工作單位上班。當法庭知悉這件事時,立即發出命令,傳召該員工的僱主上庭解釋。由於她的僱主是香港特區政府,而工作的部門是醫務衛生署,故此由署長代表出庭。

署長在庭上解釋,是根據「公務員事務規例」要求該職員上班,但被法官訓斥,提醒她「公務員事務規例」不能凌駕「陪審員條例」。法官坦言,這次事件的僱主是全港最大的僱主香港政府,才令他感到不滿。


庭上法官根據一張由衛生署較早前交給法庭的傳真,引述其中一句「我們不反對讓員工任陪審員」,問署長知不知道那裡出錯? 幸好署長有做功課,回答說「我們不能反對。」由此看到,該署在發出信件前,沒有深思,用字粗疏。


以往也有公務員當陪審員的情況出現,為什麼一向都沒有問題發生呢? 主要是職員處事的態度。以往的公務員,當遇到不清楚的情況,會盡量搜集資料,務求做到最準確,同時亦不會因同事不用上班而產生嫉妒,感情用事。


但目前上位的官員,不乏知識及能力皆未達水平,加上胸襟狹窄,不抵得同事當陪審員不用上班,故挖空心思,在條例間鑽空子,以為可以破舊立新,結果弄巧反拙! 難道該員工上少半日班,會對工作單位有影响嗎? 公僕質素每況愈下,令人嗟嘆!

渣打馬拉松(9-2-2025)

屈指一數,我參加渣馬已踏進第十八個年頭。記得當年賽塲上的參賽者的衣著十分純樸,大多是剩色的跑衣及跑鞋。近年參賽選手的個人裝備,包括跑衣及跑鞋,變得色彩繽紛,部分更加配其他裝備,例如跑步帽及太陽反光鏡等等,顯得更為專業。 隨著跑步運動的普及,參賽人數愈來愈多,要以抽簽形式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