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仁義,明辨是非,是正義的心態;濟弱扶貧,保護弱勢,揚善阻惡,是正義的行動。
而道德則是社會意識形態,具準則和規範。
正義與道德代表著兩種高尚情操,故此,大家都以具備這兩種情操為榮。在潛意式的驅使下,不少人儼然成為正義及道德的化身。正如我們在看電影時,將自己代入警惡懲奸的角色一樣。
抱此觀點的人,特別迷戀自己的才能,刻意對每件事要求嚴格,因為這樣做,才可以突顯與眾不同。但將要求定位太高,往往脫離現實。漸漸地,在現實生活中迷失,墮入虛無縹緲的烏托邦。
他們以批評別人來抬高自己,從不反思,相信凡事經他處理,都能夠圓滿解決。他們以為單憑資訊加個人分析,無需相關經歷,便能得其真相。
是以博學如蘇子,也需月夜泛舟,始解石鐘之旨;雄武如趙王,必微服入秦,始悉鄰國之情。故若以為憑虛擬議,能得其真相者,只是捫燭扣盤,夏蟲語冰類也!
我認識一些人,對別人的批評,義正詞嚴,給人正直不阿的形象。當他們擁有權力時,就會利用灰色地帶,恩惠遍及親朋戚友。這類人有共通之處,就是以站在道德高地自居,不過一旦面臨考驗,就會原形畢露。
在現今社會中,充斥著不少正義化身的人士,他們用顯微鏡去放大別人的缺點,但對自己的過失,卻視若無睹。諸事批評,嚴人寛己,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
生命是個不斷轉變的過程,數據也在變化中,切忌墨守成規。若不自我反省,更新個人思維及與時並進,就會被社會淘汰。而錯誤的判斷,結果可大可小,或會因此而付出高昂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