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效果及反效果





由某種動因產生出來的稱之為效果效果分二類預期內的為正效果,預期以外的,是反效果為了達到期盼效果事前必需作出妥善部署假若有任何差池,就會變成反效果

 

日前天皇巨星C在出席記招前,剛坐下就將檯上兩枝可口可樂移開C朗跟著呼大家多喝清水據聞C朗此舉,令可口可樂公司巿值一度蒸發40億美元。

可樂公司透過球星宣傳產品,期盼一個正面效果結果剛好相反,變成反效果。

 

戰國時代有宋人嫌田地裡的禾苗長得太慢非常著急就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他在往後的一天前往菜田發覺綠油油的禾苗全部枯死這是成語「揠苗助長」的故事亦是反效果的另一事例。

 

效果分「單式」及「「單式」只有單一影響例如C朗做法只影響可樂的銷售後者則禾苗死亡但「式」卻不同,會波及其他事件

 

前年暴亂反對派除了在各處進行破壞及堵路外又倡議外國制裁香港但操之過急如同「揠苗助長」,結果一敗塗地變成反效果

 

是次動亂,除令反對派的政治前途劃上句號外還引發漣式效應令大眾對傳媒的公信力打折,覺得傳媒並不可信

 

當年傳媒曾作出以下報導:「鄧小平傳遭毒死,共軍已爆發內戰」「慘被士兵剌刀貫胸王丹傷重不治李鵬中槍」等等期後證實全是假新聞

 

無獨有偶前年動亂期間傳媒有以下報導「警察831晚在港鐵太子打死多人」「新屋嶺拘留中心輪姦女示威者」「少女被警方布袋彈打爆眼」後經証實太子站傳聞的死者仍活生生新屋嶺造謠者承認做假,爆眼女則遠走台灣

 

反對派製造的暴亂,令部份巿民對六四事件產生另一種睇法更在臉書上留言,不再出席每年的六四悼念晚會。他們的轉變完全拜「漣漪式」效應所賜

12 則留言:

  1. 反對派想香港一朝變天,於是做出各種激烈行動,堵路、放火、燒舗、打爛交通燈、傷人,我也曾經認同過民主理念,但看到那一年他們的所作所為,哪還算是"民主",別當我腦閉塞好了,我還是會思想的人,那是破壞社會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曾經投票俾李卓人超過十年,我當年跟你一樣,支持泛民,但佔中開始,發覺佢開始變得激進,而所做的事,跟民主扯不上關係,純粹慫恿巿民上街搞破壞。

      刪除
  2. 2019年是愛香港的香港人最難過的一年,也是我最難過的一年。

    回覆刪除
    回覆
    1. 觀乎當時政府軟弱無力,我以為香港會俾佢哋搞垮,幸好仍有天理。

      刪除
  3. 菲力貼出舊報章的消息很震撼,原來報章為求促銷,或某種政治目的,語不驚人誓不休。
    「民主」這個詞很吸引,很動人 ! 很多人都被他迷惑了,多年來我也一直給民主派投票。
    回看六四事件,100萬學生在大暑天時,日日聚集在天安門前面的廣場,由五月底至6月初,弄到垃圾滿佈,陸續有人病倒,若不清場,估計會產生疫症 !
    偏偏有人送錢鉅款上去支援,促使市民堵塞軍車,不准清場。燒軍人、佔軍車,勢成水火。原來是幕後黑手希望大陸越亂越好 ! 不理會大學生們的健康和生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從香港這次暴亂,可清楚看到傳媒的威力,以及巿民的分析力。而六四天安門事件,跟港暴有不少相同之處,都是有外在勢力參與,包括經濟支援及訓練暴徒,目的是搞垮中國政治及經濟,令其政局不穩,從中取利。

      刪除
  4. 破壞比建設容易,要市民重新建立對傳媒的信心,看日後傳媒的努力。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單只本地傳媒,連外國著名品牌都弄虛作假,不時傳出卑劣的採訪手法。

      刪除
  5. 睇返成件事既部署, 真係36計, 欲擒先縱, 先忍你, 等你地越玩越大, 越玩越過火, 之後使出絕招, 一網打盡.
    所謂既不割席, 毋忘初衷, 乜都唔記得啦.
    成日溫水煮蛙, 蛙都未覺得熱, 佢自己個個著草, 淥死自己.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反對派根本唔懂政治,或者蠢到以為真係可以推翻共產黨,改變香港政制。不過,凡事要點到即止,否則超越底線,只會加速滅亡。

      由於是烏合之眾,大家只係為咗一個共同目的而聚在一起,要口號維繫,可見其脆弱性。一旦臨小利害,反眼若不相識,一啲都唔出奇。

      刪除
    2. 老董已經話冇槍冇炮冇軍隊, 點獨立? 佢係真係蠢唔係扮, 而家自己申請入監, 真係恭喜佢.

      刪除
    3. 就算俾你有槍有炮,政變成功,還要通過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通過,才能立國。五大理事國內有中國同俄羅斯,你話點通過?

      而英美都唔會支持,皆因加洲同蘇格蘭都想獨立,佢哋唔想開先例。加上佢哋目的唔係想香港獨立,而係想香港亂,拖慢內地經濟展。

      刪除

意外有感

  受傷後的右手康復進度緩慢,已經接近九十天了,仍然未能舉起。物理治療的效果並不顯注,仍是靠自己勤些練習。   日常用開右手的工作,現被廹改用左手。受傷後發覺,左右手各司其職,不是所有的動作都能夠互相取代。而須雙手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動作,倍加難度。   簡單如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