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倉底貨

 

遇有貨品滯銷時公司會舉行特價大平賣來促銷部份貨品包括陳列品價錢雖便宜,但質量卻沒有保證貨品不是快到期,就要用得太多

 

例如電𠾖店內的陳列品,每日不停開動以吸引顧客購買價錢雖然便宜,但由於機件不停運作壽命不會長久

 

我曾買過二對跑鞋店員向我說是陳列品。我仔細檢查過,是全新的但半價出售結果我一口氣買了兩對但穿了不到二個月開始發覺跑鞋的人造皮開始龜裂,原來陳列波鞋的地方每天早上受到陽光照射人造皮會因而老化。結果那兩對波鞋穿了不到一年便報銷,計落毫不化算。

 

年前英國推出的BNOer 5 + 1移英計劃申請人只需年滿十八歲或以上,持有BNO的香港居民及其家屬均可申請簽證移民英國,連過期的BNO證件也可作申請之用這種吸客方式,類似倉底貨促銷

 

申請人需住滿五年方可申請入藉英國所需要的條件較過往的專業或投資移民寛鬆有意用此方式移英港人跟我買跑鞋時的心態沒有兩樣若浪費了這個機會分分鐘有「蘇過後無艇搭」的感覺。

 

不過,五年後的英國執政黨是保守黨還是工黨真是天曉得工黨及保守黨對移民問題的處理方式各異故輪候入藉的移民存在變數就算仍是保守黨執政但要求入藉的條件卻沒有清楚列明我相信經濟條件肯定是條件之一若未能達到要求,批機會並不樂觀

 

清貨促銷,通常會用「益街坊」,「大酬賓」等字眼而居英則以「民主自由」「香港國安法」為賣點表面上,兩者都是以你的利益為依歸實際上剛好相反都是以自己利益為出發點

 

吸納移民無非想振興國家經濟若移民沒有專業技能又沒有經濟能力你認為會受到當地國民歡迎嗎

 

倉底貨跟移英計劃有相似的地方,就是花了錢,卻得不到保障。移民計劃,除了五年生活儲備外還將家庭成員的前景也一拼押上比購買一件貨品所付出的,風險更大


12 則留言:

  1. 英國人出名蠱惑,口頭說是為支持港人民主自由,實質是為自己經濟利益,事實上英國經濟不斷下滑,除非你帶大量銀倆去,否則你的生活會比香港更差。大速銷?當然冇咁著數!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自己地頭生活也不易,所謂人離鄉賤,難道去一處陌生之地會出現生機?我一向認為移民是侈偖品,是有錢人的玩意。全球任何地方,只歡迎有錢人移居,帶旺當地經濟。若以為反共就可以謀到生活,只是低智想法。

      刪除
  2. 菲力比喻得很對,英國的移民政策越來越寬鬆,真的好像割價大傾銷。香港人有些人就是唔執輸趕往移民,可是面對嚴寒下雪,卻要絕早起來上班上學,能源費貴到飛起,真是有苦自己知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鬼子佬邊會益人?但話說回來,若執政黨利用公帑向移民送大禮,支持率定會下滑,故保守黨的民望不斷下跌,處理經濟欠佳為其中原因之一.

      刪除
  3. 每次大量移民都給沒有移民一個很好的升職機會。
    英內相話低質素移民害了英國,其實英國也害了低質素移民,因為時局的變化,低質素移民可能留不下來,若香港日後行一個國籍,移民又不能回港!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歷史不斷重演,97移民潮造就了不少人晉升.我工作的部門出現不少黑馬,若不是太多空缺,根本排隊都未輪到佢哋.

      內相出口術,即是話仍想往英人士,要照照鏡,衡量一下自己質素,還有經濟條件.若無的話,唔該諗清楚先好去,咪話唔預早單聲,到時唔批居留時,喺度怨天尤人.

      刪除
  4. 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係明言.
    冇錢冇技術可以移民, 真係幾吸引.
    蔡英文當年競選都話歡迎香港人, 而家又延長移民申請入籍, 即係唔知幾時可以入籍.
    美國支持佔中, 但鍾翰林一幫人, 入左領使館申請政治庇護都比人趕走.
    信英國會比冇錢冇技術既人入籍?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任何國家只會歡迎有才能及有經濟能力的移民,若缺乏以上兩點的話,只能稱之為難民。若將條件突然降低吸引移民,只是政治表態。這類配額,有年期規限,過了風頭火勢後,批與不批,就視乎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了,若不相信的話,可看看蔡英文,她就作了最佳的示範。

      刪除
  5. 任何地方都係咁,有錢冇技術可以移民。但冇技術冇錢真係要三思而行。中國的城市有大量的農民往城市工作,都只能被當作低端人口處理。去外國更加難,物離鄉貴,人離鄉賤,有技術都用不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十分認同你的講法,物離鄉貴,人離鄉賤。故我覺得移民只是有錢人的玩意。沒有技能及經濟能力,移民跟難民沒有兩樣。

      刪除
  6. 弊就弊在好多人未想清楚就茂然起錨走人,但去到先發現前路茫茫,得個捱字,連退路都冇。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但有些人政治上腦,會自我感覺良好,由教師轉做渠務工人,也覺得是一種鍛練。

      刪除

意外有感

  受傷後的右手康復進度緩慢,已經接近九十天了,仍然未能舉起。物理治療的效果並不顯注,仍是靠自己勤些練習。   日常用開右手的工作,現被廹改用左手。受傷後發覺,左右手各司其職,不是所有的動作都能夠互相取代。而須雙手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動作,倍加難度。   簡單如端碗...